收藏本页
首页 > 脐橙果园>正文

杜甫在蜀地的住处是在哪里?是表示奉节草堂?

发布:admin 时间:2021-06-11

  杜甫在蜀地的住处----杜甫草堂
杜甫草堂(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)位于四川省 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,是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。杜甫离开成都后,草堂便不存,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,重建茅屋,使之得以保存,宋、元、明、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,已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,建筑古朴典雅、园林清幽秀丽的著名文化圣地。
  成都杜甫草堂因诗名扬天下,借诗圣而后世流芳。1961年3月,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1985年5月,成立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,是现存杜甫行踪遗迹中规模最大、保存最完好、最具特色和知名度的一处。
杜甫(公元712年--770年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河南巩县人,是现实主义诗人,生活在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,一生坎坷,终不得志。
  因其在诗歌创作上思想与艺术造诣极高,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被后世誉为"诗圣",诗作流传至今约1400多首。
公元759年暮冬,杜甫因避安史之乱入蜀到成都,次年春、在友人的帮助下于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,便是他诗中提到的"万里桥西宅,百花潭北庄"的成都草堂。
  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,因曾被授 "检校工部员外郎"之衔,而又被称做杜工部。留下诗作240余首,如《春夜喜雨》、《蜀相》等名篇,其中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更是千古绝唱。杜甫在成都寓居交游,赋诗题画,精彩之作层出不穷。“两个黄鹂鸣翠柳,一行白鹭上青天。
  窗含西岭千秋雪,门泊东吴万里船。”这首《绝句四首(其三)》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草堂所见的勃一家子春色。765年,严武病逝,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携家告别成都, 两年后经三峡流落荆、湘等地。
今日的杜甫草堂是经宋、元、明、清多次修复而成,其中最大的两次重修,是在明弘治十三年(1500年)和清嘉庆十六年(1811年),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规模和布局。
  杜甫草堂博物馆完整保留着清嘉庆重建时的格局,面积300余亩,园林是非常独特的“混合式”中国古典园林。草堂内楠木参天,梅竹成林,溪水婉蜒,桥亭相间,花径柴门,曲径通幽,园林格局典雅而幽美。春梅,夏荷,秋菊,冬兰四季芬芳。
杜甫草堂博物馆按功能区分为:文物景点游览区(草堂旧址)、园林景点游览区(梅园)和服务区(草堂寺)。
  是成都游客最集中有观光胜地之一。草堂旧址建筑从正门始,依次递进是大廨、诗史堂、柴门、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。正门匾额"草堂"二字,是清代康熙皇帝第十七子果亲王所书。诗史堂是杜甫草堂纪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筑。诗史堂正中是雕塑家刘开渠所塑的杜甫像,堂内陈列有历代名人题写的楹联、匾额。
  工部祠内供奉有杜甫画像,并有都曾经寓居蜀地诗人陆游、黄庭坚陪祀。工部祠东侧是“少陵草堂”碑亭,"少陵"本为地名,汉宣帝墓称"杜陵",宣帝皇后墓因规模小于帝陵所以称:"少陵"。杜甫曾在这里住过较长时间,在诗中曾自称 "杜陵野老"、"少陵野客",也就称他为"杜少陵"了。
  工部祠后有近代1997年依据杜诗描写和明代格局借鉴川西民居的特点恢复重建的“茅屋景区”。杜甫草堂还有一处位于红墙夹道、修竹掩映的由碎瓷镶嵌、古雅别致的“草堂”影壁。